学校主页

书记信箱

我室组织交叉团队上线智慧农业大语言模型平台——DeepSeek AgrDS_V0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2-24浏览次数:0

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持续探索中,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西大学农学院、计算机学院联合部署了本地智慧农业大模型平台——DeepSeek AgrDS_V0(Agriculture DeepSeek)版本。AgrDS_V0的发布标志着实验室在农业大模型推理研究路径上取得了新的实质性进展。该平台基于本地语料库做了检索增强生成,并集成了生物学和农学相关的研究思路,可为研究人员提供高效的学术支持。

亚热带国重室下设的农业大数据中心于2022年9月筹备成立,并于2023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AgrDS_V0的发布正是基于该中心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前期积累。与常见的外部大模型或API(应用编程接口)调用不同,该平台完全在校内服务器上运行,既能保障科研数据的安全,也能提升大模型的响应速度。在试用期内,校内外用户可通过域名https://sugarcane.gxu.edu.cn/sugarcane_ai/注册登录后体验网页版AgrDS_V0的聊天功能,或通过https://sugarcane.gxu.edu.cn/sugarcane_ai_backup/体验匿名版聊天功能。

AgrDS_V0的功能说明

AgrDS_V0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对生物学和农学领域的智能问答能力。该平台基于大语言模型与增强搜索技术,整合了超过247万篇相关文献,并通过COTs(思维链)训练重点强化了模型在生物学、农学领域的科研推理能力,能够为师生提供包括选题思路、文献总结、数学推理等方面的一站式支持。目前版本仅支持对LaTeX格式下的公式进行解析,并进行数学推理。

AgrDS_V0基于DeepSeek开源的模型,分别构建了两个具有本地数据库的32B和8B(B指十亿个参数)本地大模型。结合国重室在智慧农业领域的积累,AgrDS_V0选取了具有农学、生物学特色的100余条研究思路记录进行冷启动思维链训练,初步打造出具有本地化特色的科研辅助工具。目前,AgrDS_V0支持校内外用户使用注册登录功能,其前端和后端均部署于本地,确保了用户的隐私和科研信息安全。这一做法在保证信息内循环安全的同时,也为农业大数据中心的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展示窗口。

AgrDS_V0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开展科研活动的思路规划。示例问答如下:

用户可通过对话式交互方式与AgrDS_V0进行高效沟通,获取前沿研究建议和论文写作思路。若使用LaTeX格式录入,系统可输出更精确的数学推导或公式表达。由于平台在两台服务器上并行部署,视用户问题复杂程度,会切换不同的模型回答,但两个模型调用同一个本地数据库。

使用限制说明

由于当前计算资源有限,服务器在访问高峰期可能会出现卡顿甚至崩溃。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制定了升级计划,预计在20天内完成计算资源的扩容和优化。此次升级将显著提升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稳定性,确保用户访问体验更加流畅可靠。

为保障网络安全,校外用户在00:00至06:00期间无法访问平台。同时,暂不支持外部用户调用AgrDS_V0的API或直接使用IP地址访问AgrDS_V0,敬请理解。在此期间,我们恳请您合理安排访问时间,并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此外,为保障服务器稳定,AgrDS_V0暂时不支持上下文联想推理功能。目前,AgrDS_V0偶尔还存在大语言模型幻觉问题,我们正在持续优化系统性能,以逐步完善用户体验。感谢您的耐心与配合!

未来展望:深化智慧农业应用

自2022年9月起,亚热带国重室和广西大学农学院开始布局智慧农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两个胖节点为主、10张24GB规格显卡为辅的智慧农业计算平台。AgrDS_V0的正式上线标志着广西大学在智慧农业领域应用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在不久的将来,亚热带国重室将上线新一代计算集群,同时计划继续拓展理论研究深度,引入更专业的数据库与更可靠的检索增强生成技术,进一步强化模型对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学术支持。下一阶段的671B版本的V1版本也已在开发中,力求为广大西大学子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智慧农业科研服务。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请联系公众号后台,我们期待您的指导!

亚热带国重室甘蔗生物育种研究中心俯视图

甘蔗生物育种研究中心正门

亚热带国重室计算集群外部


联系我们

地址:广西南宁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东校园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分室)

邮编:530004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分室)

邮箱:skloffice105@163.com sklab@scau.edu.cn(华南农业大学分室)

管理登录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