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6日上午六点,广西甘蔗协同创新中心团队学术骨干及研究生一行20人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陈保善教授、副主任张木清教授的带领下,赴广西大学(扶绥)农牧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对自育的10余个甘蔗新品种进行新品种特性调查,观测各品种的分蘖特性、茎型叶型和病虫害抗性耐性农艺性状指标。
七点半左右到达基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近150亩的30余个甘蔗新品种、新品系植株,有全年成熟植株,但更多的是新植及宿根近三个月的正处于拨节伸长期的植株,一片勃勃生机。在两位主任的简短现场培训后,师生分组测量记录甘蔗新品种的各项指标。整个调查工作持续到傍晚六点半。虽然天气炎热,在甘蔗地里面工作很辛苦,但是师生们始终热情饱满,认真细致,获得了新品种生长发育阶段性详实数据。
虽然广西大学系统性甘蔗育种的历史不过几年时间,但进展十分令人鼓舞。师生们在调查中发现,中心所培育的多个新品种长势喜人,在分蘖特性、茎型叶型和抗黑穗病等方面都有很突出的表现,多项关键指标均优于目前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
陈保善教授给师生们讲解甘蔗新品种特性
师生在甘蔗田间调查并认真记录数据
参与甘蔗病虫害调查的部分师生合影
甘蔗良种研发与繁育基地温室
甘蔗新品种中蔗1号(左)在分蘖特性和茎型等多项指标优于新台糖22号(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