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一行9人在自治区人大、自治区教育厅领导陪同下,到我校开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调研。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成员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严以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王志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冯长根,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胡浩,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副主任方光伟等。调研内容包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宏观管理体制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现代大学制度、高校章程建设及财务制度改革情况,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招生制度改革、教学与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评估实施与体系建设情况,高等教育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情况(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与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科研创新能力激励机制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发展情况等七大项。
调研活动分为实地考察和调研座谈会两部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刘正东陪同考察并主持调研座谈会。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唐平秋、副校长毛汉领、副校长吴志强出席调研座谈会并结合调研内容发言。
在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组参观考察了植物病原细菌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分子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实验室、分子病毒学和真菌学实验室、兰花资源实验室等,听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家勋介绍有关情况。
在认真听取广西大学汇报和建议后,严以新提出,广西大学要学好用好国家高教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改)等相关法律法规;学校要合理定位办学特色,国家、地方政府、学校要合力在西部高校孕育“一流”;学校层面要接好国家自上而下的“接力棒”,扎实做好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把学校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做好。
王志学指出,广西大学要把“中国—东盟”这张牌打好,将之作为争创“双一流”的王牌,“中国—东盟”研究在广西、在广西大学具有独一无二性,要在“中国—东盟”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专而精的研究,以亮点和特色进军“国家高端智库”;广西大学要认真研究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务院的两个配套文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这将有利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冯长根肯定了广西大学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与贡献。他指出,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调研七大项内容,挖掘在国家政策、法律层面上继续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更多举措。广西大学要在人才引进上有所作为。广西区党委、政府要加大高校引进人才的举措,优化政策环境。他建议在国家层面上通过“加强推动各层次人才的流动、规范人才流动的引导”的措施,解决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瓶颈。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仕星在讲话中指出,通过调研发现广西大学有“两大亮点”,即多年来广西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逐年进步;广西大学发展目标明确,坚持一个定位,明确两大目标,实施三步走,在制订完善三大主要规划中重点突出六个方面,思路清晰。而广西高校有“五个跟不上”,即创新人才培养跟不上,经费紧缺跟不上,教育管理质量跟不上,顶尖教师力量跟不上,学位建设跟不上。建议包括广西大学在内的广西高校做到“三个三”,即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创建一流科研成果及其转化“三个一流”,创建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三个平台”,加强以法治校、以德治教、从严治学“三个观念”。
刘正东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和自治区人大领导实地考察指导和座谈讲话给学校改革与发展带来新方法、新理念、新精神和科学经验,对学校是很大的指引和鼓舞,此次调研对于关键时期广西大学向更高目标冲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把收获融入到广西大学“十三五”规划当中,全面推进综合改革,促进“双一流”建设。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凌志勇,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颖,自治区教育厅副巡视员陆燕,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赵益真等陪同调研和座谈。广西大学部分专家和中层干部代表参加调研座谈会。(陶湘露/文 黄南/图)
严以新(右四)一行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考察